《美剧入门》系列专题之六:如何确定一部新剧是否值得一看

天涯飘萍生(DONATINO)2015-11-04 22:13

20151104

那么多新剧来了,然后……那么多新剧死了,这种事情年复一年地发生。科幻作家西奥多-史特金曾提出著名的史特金定律(Sturgeon’s Law),即「任何事物(特别是用户创造的内容),90%都是垃圾。」但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你又从何去判断一部剧集的好坏呢?很显然,你并不总能通过试映集(大多数情况下是首集)判断一部剧集的好坏——因为它们一般是在正式剧集开拍前几个月仓促制造完成的。你也不能指望一个糟糕的试映集会发展出一部优秀的剧集。在广播网的尼尔森收视率越来越低的今天,我们究竟该如何确定一部新剧是否值得一看,值得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追」它?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们究竟该如何确定一部新剧至少能活过第一年?你应该关注9个方面。

1、第二集比第一集(多数情况为试映集)更糟糕吗?

20151104

这是个大问题,据称电视网本身也很担心这个问题。一个试映集就像一部迷你电影(如果这个试映集如2010版《霹雳游侠》那样长达90分钟,那就真是一部电视电影了),制片方会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扔进去,包括他们能支付得起的最棒的立体舞台布景。但是如果一部剧集获得正式剧集预订甚至全季预订,接下来要再拍20-21集,情况就有点不同了。编剧组必须创作20-21个「有吸引力」的独立故事,或者找到一种正确方法来让肥皂剧的悬念不停发展……至少挺过这一年。观众通常可以在第二集和第三集观察到一部剧集的真实样貌,制片人和编剧究竟在玩什么「花招」,以及演员是否真的「入戏」。老实说,大量剧集的第二集都很糟糕,但是第九集或者第十集又很好看。那太迟了,真正关键的是第二集,第二集给人真实的「第一印象」(而不是那个拿钱砸出来的试映集)。其实国产剧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大多数剧集都是第一集和最后一集精彩,中间的所有集都味同嚼蜡。

2、电视网是否瞎干预?

20151104

剧集总监是否在剧集正式播出之前被解雇了(或者替换了)?创作团队在剧集拍摄过程中是否多次调整(特别是在刚播了几集的时候)?这并不总会带来问题,《沉睡谷》(Sleepy Hollow)的创作团队就曾在剧集正式播出之前高调大换血,但第一季依然大获好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史前新纪元》(Terra Nova)、《恶魔岛》(Alcatraz)、《V星入侵》(V)……例子太多了。如果被排挤出创作团队的是剧集创作人(最初提出剧情创意的那个人),或者是过去有过很多成功经验的资深制片人(编剧),这部剧集十有八九会砸锅。这年头「创意分歧」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被滥用的词语,你可以不把它当回事,只是……那通常意味着这部剧集的开发过程并不顺利,等待你的将是一部乏味的作品。

3、新剧的创作团队中是否有人开发过你以前喜欢的作品?

20151104

过去我们对电视剧集的幕后团队一无所知,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感谢无数的娱乐网站(包括我自己的《天涯小筑》),你对剧集创作团队的了解和对演员的了解应该一样多。如果你看到Greg Berlanti(《绿箭侠》《闪电侠》《明日传奇》《超女》)这样的制片人、Alex Kurtzman和Roberto Orci(《双面女间谍》《危机边缘》《天堂执法者》《沉睡谷》)这样的编剧、David Nutter(著名的「试映集之王」)这样的导演出现在创作团队名单中,你就应该用更加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这部剧集——因为它极有可能大热。例如,几年前《传说》(Once Upon A Time)刚刚播出时我对它充满兴趣,主要因为我看到Edward Kitsis和Adam Horowitz(《迷失》)在创作人名单中。即便现在的电视剧本越来越依靠集体创作(除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外),但是有经验的或者特定的创作团队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至少他们能带给你一些你感兴趣的东西。

4、演出阵容如何?

20151104

我们并不要求每一部剧集都必须有「明星演员」,但是……主要演员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化学反应?演了七八集之后,每一个演员是否都已入戏?是否存在可有可无的角色?老实说,一些肥皂剧里就经常出现此类问题——例如CW的《星恋》(Star Crossed),它原本有许多故事可说,但它选择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路线。糟糕的是,男女主演之间缺乏令人信服的爱情「引力」和「活力」。如果一部剧集真的选角到位,所有演员之间应该有一种自然融合感。如果剧情故意不让他们「融合」,你会不由自主地希望编剧关注他们、希望演员好好利用编剧给他们的素材,千方百计地去实现「融合」。一部真正可看的电视剧集,让人感到可爱的演员(重复那句老话:不必非要是「明星演员」)是非常重要的。

5、编剧(组)对人物关系的塑造是否引人入胜?

20151104

人物关系塑造失败,有时会直接把一部剧集送入地狱。每部剧集中都有至少一对特定的人物关系举足轻重——两个演员以强烈的化学反应擦出了火花,或者两个角色之间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如果编剧(组)忽视了这一点,麻烦就大了。我们把投资不菲的《史前新纪元》(Terra Nova)当做一个反面教材:Jason Mara和Stephen Lang在试映集里擦出了许多火花(当然……不是爱情火花……),而Jason Mara和扮演他家人的演员在一起时却没有多少出彩之处。很遗憾,接下来的几集中Jason Mara和Stephen Lang几乎没有几个在一起的场景。《哥谭》(Gotham)第一季似乎也犯了相同的错误——人们总是觉得Bullock和Gordon的关系应该是「最重要、最有趣」的关系,没有人在乎Gordon和Barbara的关系如何发展,但实际剧情却恰恰相反。不可否认,故事剧的剧本通常是提前几周写好的,观众需要花上一段时间才会留心一段特定的关系(或者一个特定的配角)给剧集带来的「正能量」。在这方面,《绿箭侠》(Arrow)中Oliver和Felicity的关系就是典型例子。Felicity在《绿箭侠》刚开始时只是一个根本不起眼的小角色,到最后竟跃升为女主角,这源于编剧组为Felicity和Oliver塑造的关系给该剧带来了很强的推动力。如果试映集中没有引人入胜的人物关系,你可以再给它一点时间;如果过了五六集之后仍然没有……直接放弃好了。

6、基本剧情设定真的适合于电视作品吗?

20151104

是不是这种剧情拍成电影或迷你剧更好?如果你对一部剧集有这种疑问,那么更多的疑问就会随之而来。例如,如果你觉得一座小镇成百上千居民要在一个穹顶之下困上几十集有点不可思议,你会很自然地想到……那些(当做产品植入广告的)汽车是不是早该没油了?或者,剧中人是否要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重复经历不同的「变数」?或者,在越来越「巴洛克式」(指离奇古怪、结构复杂,原本用于文艺复兴之后的一种建筑风格)的剧情中,将必然发生的结果一拖再拖?越来越多的电视剧集基于小说改编,有的是系列小说,更多的是单本小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小说的世界设定和人物深度往往都有保证,而且哪些适合电视、哪些不适合电视都是显而易见的。但小说一般都有起始、经过和结局,电视剧则倾向于开放的故事结构。如果编剧不能把故事说清楚,观众就晕了。说到这个问题……

7、坑挖得太深,以至于他们没办法填坑了?

20151104

如今这个问题已经不如几年前那么严重了。在后《迷失》(Lost)时代,各电视网纷纷上马神秘题材电视剧,「我这个坑要挖多深就有多深」,「掉进去上不来那是你自己的事」。《鬼楼契约》(666 Park Ave)、《恶魔岛》(Alcatraz)、《V星入侵》(V)、《惊世》(The Event)、《未来闪影》(FlashForward)、《魅影迷踪》(Vanished)、《零点时刻》(Zero Hour)……我们随随便便就能举出一大堆例子。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这样一些镜头:当一些角色直截了当询问另一些角色某个问题时,他们总是无法得到明确的答案,因为「你还没有做好知道真相的准备」。有些观众对此很反感,从此停止继续观看的人绝不在少数。「悬疑」并不总是坏东西,像《丑闻》(Scandal)、《逍遥法外》(How To Get Away With Murder)、《盲点》(Blindspot)这样的剧集也走的是悬疑路线,但这些剧集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更知道该说的东西应该在什么时候说。永远把观众蒙在鼓里,观众就会背离你;适当地加快「解谜」的节奏,观众就会依附你——这是这几年电视创作人和剧集总监们总结出的重要经验。现在剧集总监们知道他们不能老是糊弄观众,可实际操作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你发现一部剧集老是在挖坑,但是几乎不去填坑,你就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命不长久」的警示。

8、他们把自己逼入了绝境,以至于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20151104

如果你感觉一部剧集的核心剧情越来越不可理喻,那你就要小心了。想想《未来闪影》(FlashForward)这部剧集,剧中有些人能够看到「未来自己」的幻象,于是他们竭力避免这种「未来」的发生(或者竭力促成这种「未来」的发生)。问题来了,既然你能改变未来,为什么你当初还能看到未改变的未来?这只是该剧众多无法解释的逻辑矛盾之一。当这些逻辑矛盾越来越多时,编剧组自己都懵了,他们不得不偷偷放弃其中的一些剧情线。或者……死守到底,把逻辑漏洞越捅越大。还有另外一些情况,比如《编织记忆》(Stitchers),它总想把剧情气氛搞得轻松愉快,但它同时提醒你:任何一个核心角色随时都可能死,即便是男女主角Cameron和Kirsten。这样的话,你是继续看还是放弃呢?

9、这部剧集真的有意义吗?

20151104

比如说,这部剧集到底有没有主题思想(core idea)?这部剧集有回归的必要吗?编剧组认为这部剧集中哪些元素能吸引观众不停看下去?仅仅是一个愚蠢而简单的「剧情秘密」,还是真正引人入胜的东西?更别说真正成功的、优秀的、可看的电视剧必须要有明确的观点(Thesis),或者贯穿整体的主题。诚然,每部剧集都有特定的剧情推动引擎——可以是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可以是主要角色需要解决的事情,可以是任何有意义的东西。如果你看过几集之后仍然不知道一部剧集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剧情中最紧急的事情是什么、引发你情感共鸣的东西是什么,那么你就该为这部剧集担心了。有些剧集可能开始给人一头雾水的感觉,但是后来逐渐找到了「焦点」(《哥谭》和《神盾局特工》就是很好的例子),但那很可能太迟了。如果你最开始几集就能把观众牢牢吸引住(《嘻哈帝国》和《行尸走肉》就是很好的例子),又何必亡羊补牢呢?

关于作者

天涯飘萍生(Donatino),《天涯小筑》的作者兼创始人,资深博客作家,在国内较早开展英语电视剧集(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剧集)的介绍、新闻翻译、点评及推广等工作,并写有大量电视知识专题介绍文章。代表作品包括:《科幻与电视》、《美剧入门》、《一部电视剧集是怎样“炼成”的》、年度《年终特稿》、年度《节目完全指南》等。从2006年至今,天涯飘萍生翻译了95%英语电视剧集的专题介绍资料和官方新闻稿,转发了90%英语电视剧集的预告片、片花、花絮、访谈和宣传片等视频。天涯飘萍生还曾参与字幕翻译工作,代表作品包括:《暗域魔舰》、《探索者传说》、《时间旅人》、《星际之门:宇宙》、《远古入侵》、《梅林传奇》、《恐龙帝国》、《无敌女金刚》、《异种战士》、《武神公主西娜》、《巴克罗杰斯在二十五世纪》等。

文章评论 (2)
哈哈
2015-11-06 22:41

用心,专业的专题,很好

bot
2015-11-07 22:05

先审题材,再看演员,来到试播集这关了,一样随时都可以弃,有时因为三观差异大的,几分钟就弃

评论已关闭。